beat365官方网站大地学野外联合认知实习活动之七
——探访腾冲地震局,探索火山和热海奥秘
2023年7月28日,beat365官方网站野外联合实习队伍先后参观了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各观测室和数据中心、大龙潭火山湖、柱状节理观景台和腾冲市热海风景区,了解了地震监测的方法,火山喷发的形式、“机遇”与危害,火山湖、柱状节理和热海的形成原因,利用火山灰定年限定沉积岩成岩时代的方法,以及遥感卫星、遥感分类等相关知识。
图1 实习队伍参观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
早上8点,实习队伍抵达中国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一趟充满学习和探索的旅程开始了。
图 2 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孙自刚站长讲解
中心站的孙自刚站长和马志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习队伍的师生,孙自刚站长向大家介绍了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历史与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观测站,更是地震科学研究的数据来源地,意识到地震监测在社会安全保障和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接着,实习队伍分为三个小组,轮流参观了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地下流体观测室、地球物理观测室和观测洞室。
踏入地下流体工作系统,同学们发现这里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地下流体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令人震撼,通过段胜朝老师的生动讲解,同学们明白了地下流体的变化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并切身体会到地下流体监测对地震预测的重要作用。
图 3 段胜朝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地下流体监测工作系统
在参观地震波观测洞时,站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洞内震声监测设备,感受到地震监测的复杂性和科学研究的乐趣。
图 4参观洞内观测设备
地下电阻率监测系统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番绍辉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地电阻值也可以作为地震监测预警的参数指标,意识到地震监测不仅需要多方数据的综合分析,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技术。
图5 番绍辉老师讲解地下电阻率监测系统
最后,同学们来到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中心,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图表,同学们深感地震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数据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是地震科学研究人员做出地震预测预警的重要依据。在腾冲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参观学习,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地球科学的魅力与深度,也增进了同学们对地震监测技术与数据处理的理解。这次参观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同学们未来学术和职业道路的启迪,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努力,为地震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6 刘克骧副站长带领同学们参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中心
在中心站老师的带领下,实习队伍来到了大龙潭火山湖,地质学系的王俊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中心式、裂隙式和熔透式;火山口湖的成因;并介绍分析了大龙潭火山湖周围的岩性。大气科学系的刘光鑫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火山喷发对航空业和气候的影响,例如:火山灰进入平流层,经过一系列过程后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碳等因滞留时间长导致的长期效应。
图 7 大龙潭火山湖
随后,在柱状节理观景台,王俊老师向同学介绍了柱状节理可能由留在火山口里的岩浆冷却、收缩形成,冷却越快,柱子越小;讲解了柱状节理中常见“人字形”分叉的原因;简要介绍了通过对沉积物中火山灰、碳化木等定年来判断火山喷发时间的方法。
图 8 柱状节理
在大空山的山脚,借助奥维互动地图和无人机,地理信息科学系的陈琪老师带领同学们清晰地观察了周围三至四个大小不一的火山形态。
图9 无人机视角下的大空山
图10 奥维地图中的腾冲火山遥感影像
下午,实习队伍到达腾冲市热海风景区,通过王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温泉形成的地质过程。陈琪老师为大家补充讲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空间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的方法,并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应用。
图11 热海风景区内泉华裙
图12 陈琪老师为同学们讲解遥感知识点
图13 实习队伍在腾冲市热海风景区合影
通过这一天的实习,同学们了解了地震、火山和地热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地学学科交融的魅力。
文字编辑:陈扬 孔令娜 何哈优 彭至恒 刘浩然